【资料图】
“千里运河第一楼”——光岳楼,又称“福搂”,屹立于运河沿岸中华水上古城中央。
聊城在明清两代为东昌府治。明朝初年,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。将东昌土城建为砖城。并在洪武七年(1374)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。所以初名“余木楼”,后因地而名 “东昌楼”。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“严更漏、料敌望远、报时、报警”,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,此楼的军事功能很快被遗忘,但光岳楼却以他的雄伟高大而闻名天下。明弘治九年,吏部考功外郎李赞在他的《题光岳楼诗序》中说:余过东昌,坊太守金天锡先生。城中一楼。高壮极目。天锡携余登之。直至绝阁。视俯临,毛发欲竖。因叹斯楼,天下所无,虽黄鹤、岳阳亦当望拜。乃今百年矣。尚寞落无名称,不亦屈乎?因与天锡评。命之曰:‘光岳楼’,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。
“因享有‘虽黄鹤、岳阳亦当望拜’之誉。众多帝王将相,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。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《神光钟》,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。而乾隆皇帝更是六次登楼,并为光岳楼题写匾额。”讲解员介绍。
作为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,光岳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记者看到,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,通高33米,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。虽几经重修,其建筑构件,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,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,是明初建筑的重要遗物,许多地方保留了宋元风格。
据了解,1956年,该楼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作为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,光岳楼600余年来历经战火,未曾损坏。时至今日,光岳楼和聊城的故事还在继续,古与今的碰撞,谱写着文化古城深厚历史底蕴。